唐从祥颖儿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现代教育

本科教育改革怎么动真格?注重真才实学!
时间:2019-10-14 10:03:05  来源:央广网    作者:  

   本科教育改革 需注重真才实学

  和为高考而拼尽全力的那股劲比起来,考入大学的学习压力怎么样呢?也许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该松口气了。打打游戏、谈谈恋爱,边学边玩就毕业了。就算考试挂几科,毕业前学校也会网开一面,给个补考机会。但今天,这种想法要改改了。教育部通过官网发布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意见》,对本科生的教育改革,这次可要动真格了。

  严进更要严出!坚决取消“清考”行为

  《意见》指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考试管理,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近年来,在部分高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毕业前如果还有“挂科”,学校为了保证毕业率,在毕业前为学生增加一次补考的机会,而且“清考”相对容易通过。

  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清考”就是)给学生“放水”。让学生通过是降低培养质量,如果落实取消“清考”制度,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就要进行淘汰,这样的话就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质量。

  对“清考”行为说不,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已有高校先行尝试。去年华中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就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学校没给“清考”机会,却给了考核不合格学生又一次上学的机会。不给“清考”机会,引导学生更注重平时成绩,脚踏实地地学习,才能培养出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

  严惩学术不端 严把学位授予关

  除了突击“清考”,对饱受诟病的学术不端行为,本次教育部的《意见》也明令禁止。《意见》要求严肃处理各类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中的不端行为,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

  体育考核不达标不能毕业

  培养合格的人才,除了学业过硬,强健的身体也不可或缺。此次《意见》就明确要求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早在2015年,《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发布的一项数据就引起热议,在立定跳远、50米跑多项指标上,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不如中学生,而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虽出现触底反弹,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各年龄段中仍然表现较差。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汪晓赞:如果不放到升学考试里边,家长也好,学校也好,根本不会去充实这个课程的发展,不会去重视体育教育。

  本科教育改革 更需潜心育人

  更严格的管理,意味着大学生们今后的学习要打起12分的精神了。而对于大学教师该如何做,教育体系如何完善,高校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部发布的这份《意见》同样做了明确说明。

  潜心育人 教授应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意见》要求,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切实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让教授到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把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学时纳入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我们现在大学里面可能存在着“重科学研究 轻教育教学”的情况,在考核老师的时候,也会用学术研究的指标。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起明确的制度。教育部也非常明确地提到,如果一位教授或副教授连续三年都不给本科生上课,他(她)需要清除出教师序列。

  支持个性化教育 扩大学习自主权

  在学分制度的设置上,《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让符合条件的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

  教育学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兴趣。如果说学生一进大学就有学业导师对他进行指导,规划他的整个大学学业发展,就会让学生过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是整体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专业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淘汰!

  本科教育是否成功,还要看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对此,《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吴岩: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教学活起来,让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1. [内容来源:央广网  ]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