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9日,由光明日报社和山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文化部原部长、着名作家王蒙参加会议,此文是王蒙在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部原部长、着名作家王蒙参加会议。
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讲话,使党的文化方针,文化纲领,文化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信首先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古代,中华文化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它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它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理念,有利于促使我们接受信服共产主义理想。它的无为而治乍看不无怪异的提法,也与马恩的国家消亡最高理想遥相连接。
它的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孝悌忠信,以文化人、中庸和谐的思想,它的慎终追远、一以贯之的认定,它的克勤克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态度,它的以清廉忠诚为荣,以贪腐奸佞为耻的价值坚守,至今活在十三亿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的心中,是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它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精神,它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自强不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世界观、学习精神,正可与改革开放、现代化追求相对接。
同时,长期的缺少挑战与突破的环境,陈陈相因的学风,也使中华文化远在明代,在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十九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之后,渐渐显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滞后不足。而在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更陷入了文化焦虑与文化危机。容闳、王国维、严复的命运,令人长叹。
二
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振聋发聩的传播,通过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与爱国主义的提倡,通过教育文化政治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使传统文化的糟粕受到针砭鞭挞,使中华文化传统痛切反思自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化革命化、人民化,从而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实现创造性的转变、创造性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活力。同时,革命的艰巨实践,也继承与发展了传统文化中已有、而今大放光辉的英勇献身、讲团结守纪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联系群众、五湖四海、亲民爱民、敢于胜利、善于斗争的革命文化精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出现了旧中国所未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豪情。毛主席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新中国扫盲、普及教育、善及卫生知识、发展教科文卫体事业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与地位。使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上升到新的水平。
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风劲吹的时候,西方一些政要,如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美国的布热津斯基,都只看好中国的改革,因为他们认定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这不是偶然的。我们应该自信,中华文化是理想的也是务实的,是坚强的也是善于应对与自我调整的,是讲原则的也是足够灵活与讲究谋略的。中华文化不拒绝任何为我所用的启示与参照,中华文化不会做胶柱鼓瑟、刻舟求剑的傻事,同时中华思维方式保证改革不会走上邪路。
三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得到解放也受到干扰,得到启发也受到蛊惑。文化思潮与文化生态出现多样化也似乎出现乱象。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实现引领、整合、平衡与进一步激发,构建更加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与成果的格局、阵容。
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为引领,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资源,以与现代高科技巨大生产力相适应的文明为驱动,实现中华文化的整合与健康平衡和谐发展。
某些文化歧义与碰撞,带来了优惠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对于自己的“双百刀”、“二为”方针的自信也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我们对于文化人才的支持与尊重,将展示我们的文化实力。我们要通过国家的文化操作,更好地进行文化教育与科研,文化争鸣与讨论,创新与激励,以及落实国家的奖励与荣衔制度,将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四
数千年中华文化提供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中华料理、养生医药、建筑样式、传统节日、民族民间艺术、体育、礼仪,尤其是文字书法……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即使在西风强劲的环境下,人们也将日益认识到自己的传统的可贵,将日益进行必要的品味培育与选择,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又能被全球所接受和喜爱的文化成果来。
文化属于人民,文化要有人才,文化要看高靖果实。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们还同时要具备抵制文化的低俗化、浅薄化、粗鄙化、片面化、狭隘化的能力。以真正的正确的方向、大师的境界、匠人的精湛,深扎专注的毅力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姿态创造我们的文化业绩。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