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人物

浅谈毛泽东词《采桑子 · 重阳》
时间:2017-08-09 18:09:03  来源:凤凰网  作者:唐双宁  

   

1

 

  唐双宁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值此重阳佳节之际,重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心绪起伏,感慨万千。自己熟读毛泽东这首词己有五十多年,五十年来,可以说常读常新,愈读愈深,它像一个老师,教会我们看人生、看世界,看通透、看达观……

  

2

 

  毛泽东的原词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这首词作于1929年,第一个读者应该是陈毅元帅,而这首词的书法则是进城以后的大草力作。当年,毛泽东在闽西征战途中,恰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它的字面意义不难理解,它的思想深度应当说在古往今来咏重阳词中,独步词坛,无往无来,无古无今。

  “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词赋的传统主题。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借凄清、萧瑟的秋色景状寄托怨情、兴发别绪,少有无一“悲”字者。而毛泽东的这首词却尽脱古人悲秋窠臼,一扫衰颓萧瑟的压抑气氛,描写了重阳秋日的战地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达观态度,可以说是古今重阳词坛中的开宗立派之作,极尽的反映了毛泽东的乐观性格、旷达情怀、豪迈精神和坚强意志。需知,当时,毛泽东刚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落选前敌委员会书记一职,离开了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并险些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由周恩来主持的上海中央的《九月来信》支持下恢复了职务。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词能够天空海阔,气度恢宏,超拔豪迈,堪称奇绝。其中以极富哲理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超凡脱俗,起点就拉下其他词人一百米,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啊?“人生易老”,韶光易逝;唯其易逝,更需时不我待。“天难老”则是将宇宙人格化,将宇宙还原为人,使宇宙与人产生可比性。人与宇宙相比,“人生易老”而“天难老”,但这“易老”和“难老”之间如何对待?这二者之间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又如何处理其中的对立又统一?作者从宇宙、人生情理并茂的认知高度,潇洒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法,因而具有极强的哲理启示。如果把这句同后面句子联系起来,更会发现其中的深刻寓意和“别有洞天”……

  下句“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如今又逢重阳,则是别有一番风景-----“战地黄花分外香”。这“黄花”,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香。“分外香”三字写出毛泽东此时此刻的大情怀:黄花因胜利而显得异常之美,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的词境,显示了毛泽东词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特别是同起句“人生易老天难老”相呼应,如果说起句揭示了宇宙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那么“战地黄花分外香”及至下半阙的“胜似春光”,就是抒发了要在物质的有限中追求精神无限的大境界、大情怀,这实则是一种大无限。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词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词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满山霜霞,尽染层林,战地黄花,一望无际,无限美景,铺向天边,这种眼中大写意,胸中百万兵,正是“胜似春光”的神来之笔,而这一个“万”字,更将词境推向顶峰……其实细数毛泽东的诗词,大概“万”字的比例是用的最高的,万山红遍、万里雪飘、万类霜天竞自由、万木霜天红烂漫、万水千山只等闲、万花纷谢一时稀、万方乐奏有于阗、万户萧疏鬼唱歌、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二十万军重入赣、百万雄狮过大江、敌军围困万千重、玉宇澄清万里埃、飞起玉龙千百万、一万年太久……可以说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笔者偶尔也写诗填词,深知这个“万”字可不是那么好写的....

  毛泽东的这首词,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他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他的这首词用大草书法挥就,更使词境锦上添花。在这些年阴盛阳衰、小技盛行的社会壮态下,在重阳节的日子里,重读此词,感慨万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仅借此词向时代呼唤大美、壮美、阳刚美……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唐双宁]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