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人物

绘画大师梅兰芳:戏曲是一种“活动的彩墨画”
时间:2017-08-09 18:09:42  来源:凤凰网  作者:张璐  

   

image

 

  “梅兰芳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绘画就是仅次于其表演艺术的另一个领域,此次将馆中珍藏的数十幅梅兰芳不同时期绘画作品真迹展出,就是让人们认识另一个梅兰芳,进一步拓展人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 ”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刘祯对记者说。

  近日,“另一个梅兰芳——梅兰芳绘画展”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展出。展出了梅兰芳的仕女、花鸟、草虫等书画作品28件。目前,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梅兰芳绘画作品共有270多幅,绘画题材和艺术样式有人物、花鸟、扇面、画稿等,其中梅花作品有200多幅,格调高雅,映射着梅兰芳的精神境界。

  一直以来,梅兰芳都是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被大家所熟知,他的绘画往往被其表演艺术的光辉所掩盖,迄今没有被广泛关注。在梅兰芳绘画与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上,刘祯呼吁:“绘画艺术是梅兰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京剧艺术相辅相成的一条副线,对其深入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界还是美术界都应关注这个新的学术增长空间。 ”

  最早把梅兰芳带进绘画圈的是与其有深交的京剧剧作家罗瘿公,正是他为梅兰芳介绍了第一位绘画老师王梦白。王梦白每周一、三、五都会到梅宅指点梅兰芳作画,梅兰芳由此开始正式从师学画,后来又通过王梦白引荐,结识了北京画界中的不少名手,与并称“京师四大家”的陈师曾、齐白石、凌文渊与陈半丁都交往甚厚,还专门拜齐白石为师。

  受其祖父与父亲的影响,梅兰芳还喜欢收藏画,在由梅兰芳纪念馆整理主编的《梅兰芳书画集》中,刊载了大量的梅兰芳藏画,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其中最多的当属梅花和马。

  梅兰芳似乎对梅花情有独钟。“梅兰芳绘画中最有特点的当属梅花。他将书法用笔运用于画中,将梅的浓淡干湿形成对比,树枝或用枯笔,或用黑白描画,或蜿蜒转折,或奋力崛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认为,梅兰芳的“书画合璧” ,创造了新的水墨文化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美学价值。“我佩服梅兰芳的绘画能力,人物、花鸟都能画,工笔、写意都能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对梅兰芳的绘画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赞许。

  梅兰芳学画有一个原则,就是以不妨碍“演戏的进步”为度。在梅兰芳看来,从其他艺术门类中获取的灵感和营养对自己本业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梅兰芳学画的目的很明确,只是想从绘画中汲取与戏剧有关的养料,获取戏剧服装、舞台布景、舞蹈动作等外在层面的借鉴。他并非真想当画家,而是为了提升戏曲表演艺术而学的。 ”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表示,“从此次展出的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绘画作品中,能感觉到色彩的调和、布局的完密,这与梅兰芳戏曲艺术的造诣有声息相通的地方。 ”郑传寅说。

  梅兰芳曾把戏曲比喻成一种“活动的彩墨画” ,通过学习绘画获得的深刻艺术体验对他表演艺术的升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的舞台表演形神兼备,很多身段动作既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又有对绘画对象的提炼、夸张和再创造。 《天女散花图》中的绸舞通过飘带的舞动凸显出了天女飘逸灵动的神采,这就是受《天女散花图》中天女凭两根飘带御风而行的启发创造出来的。 《嫦娥奔月》 《霸王别姬》 《太真外传》等剧的古装也受到了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

  “同他的表演一样,梅兰芳的绘画笔力也是刚柔相济的。正如他在戏曲中重视表演的造型和服装、布景的色彩,他的绘画也讲造型、讲色彩。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戏曲理论家安葵表示,梅兰芳的绘画无论是梅花,还是松石,都给人以生气弥漫的感觉,运用到演出中就能够做到“一人灌满台” 。“当年他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穆桂英挂帅》 ,‘捧印’一场只有他一个人在台上,但观众丝毫没有空旷之感。 ”安葵说,正因梅兰芳在绘画与戏曲艺术上的融会贯通,才使“梅派”艺术达到巅峰。

  “梅兰芳戏曲与绘画的融合,并不存在简单的先后继承关系,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并汇入梅兰芳的艺术体系内,交错发展、共同进益。研究梅兰芳绘画与戏曲表演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认识梅兰芳其人其艺,还有助于认识中国各艺术门类的精神互融互渗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夏心言在会上代替老师朱万曙发言时这样讲道。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张璐]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

点击进入首页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