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古玩研究

明清玉:艺术形式的复合体
时间:2019-08-27 14:47:02  来源:  作者:  

 

明清是玉文化繁荣的时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常戴在身上的玉佩,也承袭两宋画风,通常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文人情趣甚浓。除玉束带,玉辂,玉磬等以外,玉佩是主要坠饰之一,一般我们现今看到的大部分玉佩饰,也都是明清两代的产物。

提起玉器,不得不说起和它相辅相成的艺术载体,绘画。我国绘画成熟较晚,与古老的玉器相比,它是一支后来居上的艺术门类。明、清两代的绘画是“文人画”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也随着文人画演进,出现了诗、书、画并茂的图案。

明代观赏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里头,都开有玉司,最着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在明晚期东南一带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繁荣,民间富裕,因此玉器的产量有所增加,当时苏州制玉业代表着全国玉器工艺的发展趋势,从苏州玉工陆子冈发明的子冈牌可见一斑。子冈牌的特点是长方形,有牌头,还有牌心,往往在牌心上刻上一些文人的山水,溪水行水这些方面的题材,这是他独创的,而且从此以后受到文人的追捧,基本上到了清代的时候,每个文人手上他都要玩一个牌子,都挂在腰间的。

而清代玉佩上,关于雕刻的图案的就更多了,山水、花卉、禽兽、松石、人物等画面,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使观者大有赏玉如读画之感。以上可知这一时期的玉器与绘画的联系非常密切,玉文化也胜于前代。

纵观历史,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玉文化延绵七千年,其魅力有增无减,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1. [内容来源:]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tingt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