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姬振岭,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建会员。
简介:姬振岭,1946年1月生於河北永清县。毕业於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後在中央美院进修获学士学位。作品多次参加天津市和国家级大展并获奖。曾受程十发、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孙其峰等诸位老师在绘画方面的指导。并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1982年出版有《白描花卉枝法》。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 等。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姬振岭在天津美术网
我力求自己的绘画作品堂皇正大
[天津美术网]:欢迎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建会员姬振岭先生来到天津美术网,做客我们的节目。
[姬振岭]:你好。
[天津美术网]:在您多年的艺术道路上,有没有哪些人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姬振岭]:有一位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他不画国画,我基本是吸收他的理念,而且他的为人非常好。他的困难从来不跟任何人提,其他人的作品可以评价好坏,但是涉及到作者从来不评价。一般人有的缺点,比如文人相轻,他身上都不会有。另外他非常虚心,也许是我和他的关系比较好,从德国访问回来之后,他写了一篇稿子,我也看过,非常的详尽,做学问、对艺术的要求都非常高。他上学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的埃及壁画,看他的作品让人感觉非常“整”,“大气”。
[天津美术网]:您画过西画吗?
[姬振岭]:没有。
[天津美术网]:那您怎么和他学习?
[姬振岭]:就是学习理念,我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不论别人对我的评价怎么样,我力求我的作品堂皇正大,构思不成熟绝不下笔。我现在身体不好,不常出去,可是我身体好的时候我也不常参加笔会。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其他画家。即兴创作不能说不能出好作品,但是概率太小,不可能保证每一幅都很好。傅抱石有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喝过酒之后创作的,在那样的状态下可以打破固有的程式,出来的气势非常大,笔墨非常潇洒,可是如果我们画其他风格的画,我们也在笔会上画,时间有限,也来不及构思,所以我很少参加笔会,或者类似的活动。
[天津美术网]:今天您带来了一幅长卷,能给我讲讲这创作前后的故事吗?
[姬振岭]:我今天带来的这幅作品,实际是受咱们天津博物馆里展出的一幅作品的启发,作者是八大山人朱耷,也是长卷,《河上花图》。我画这幅画并没有和前人争的意思,只是受人家的启发,他画河上花,我画竹子。竹子傍着山势走,这幅画我陆陆续续画了三遍,小稿画了两遍,大稿画了一遍。这幅画一共17米,我们可以裁剪出一部分,那就是一幅独立完整的画,可以分为若干段,若干幅画,但是整体打开之后这又是一幅独立的画。山上的瀑布流下来,水依着山势而行,一直从山里流到山外,而我画的就是溪水的两岸的竹子。有的在山坡上,有的在水边,或者在悬崖上垂下来。
姬振岭作品《松下鏊兵图》
姬振岭作品《松下鏊兵图》(局部)
姬振岭白描花卉长卷(局部)
姬振岭作品《九鱼图》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画画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中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姬振岭与纪振民、姬俊尧在天津美术网交谈
[天津美术网]:您从40岁患病,有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
[姬振岭]:我从来没有埋怨过命运,从年轻的时候,我的身体就不好,经过这些年虽然不能说把生死看淡了,但是好像对生病也已经习惯了。从15岁我得了肋间神经麻痹,17岁又得了伤寒,1975年没有原因的大出血,医院也查不出原因来,到了1985年又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同样没有原因。1986年又得了萎缩性胃炎,这些病痛,从来也没有影响过我画画。我的命运就已经是这样的了,为什么还要埋怨呢,也没什么可埋怨的。不能说生死有命,但是顺着命运走,谁都不能埋怨,我的身体状况就是这样的,还不如我每天高高兴兴的,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就尽量去做,因为我还有家庭,对他们我也有责任。我学了一辈子的画,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生活。画画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当中了,我离不开画。
姬振岭作品《江南可采莲》
姬振岭作品《江南可采莲》(局部)
[天津美术网]:画画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姬振岭]:我画画有个原则,不论是大画、小画,必须我要看着满意了才能拿出来。我画画从来没有盼望过别人能收藏,能值多少钱,有些人喜欢但是有些人未必,我只希望别人看到我的画觉得它还能再挂两天,可以不扔,值得再保留两年我就知足。名利这些事我真的不看重,我的身体已经是这种情况了,给我再大的名利,我能享受的了多少?我画画,现在已经基本是出于本性了,并非为名为利。如果我一天不画画,我感觉自己少点东西,或者说这一天没过完。哪怕我在不能画画的时候,用毛笔沾水在桌子上抹两笔都行,有时候觉得像“吸毒”一样,不拿笔就难受。
[天津美术网]:您这样画画,身体这么不好,没有人劝过您吗?
[姬振岭]:有人劝我,让我别画了。但是我不是以画画为一种挣钱的手段,精神好、身体好的时候我就画,能留的下来就留下来,别人喜欢,我就送给大家,如果要有一些能卖也是非常好的。现在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画送人,都认为自己的画能值多少钱,可是前提是有人喜欢、认可你的画,所以我觉得人不能自视太高。我经常对自己说,画家不过是个艺人,别人喜欢我的画我是画家,如果别人不喜欢,我们和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呢?上海有一位画家就自称民间艺人,但是从他的画的质量和数量上来看这位画家都是非常优秀的。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身体可以弱,精神绝不能唯唯诺诺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姬振岭与刘学仁在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因为身体的原因您很少出家门,出去写生更是不可能的了,那么有很多画面您是怎么完成的?
[姬振岭]:我四十岁以前去过一些地方,名山大川去的不多,但是小村落我去过一些,山水也见了不少,通过以前的这些印象,再加上看书,就能画出一些东西。我从小喜欢看书,看的也比较杂,散文我也看,小说也看,诗词歌赋也涉猎。小说看得主要就是乡土文学比较多,民间的、传统的东西比较多。我以唐诗为例吧,有时候甚至几句话就可以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幅画面,就等着我们落笔去画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诗比其他朝代的诗好,就是因为这点。读一首诗就仿佛看到了一幅风景画。我无法到外面写生,就搞不了现代题材的创作。从40岁以后,除了少数的民族题材以外基本上我们没有画过现代题材的作品了,正是因为我不能去写生了,新鲜感没有了。但是还好我有一些传统文学的基础,传统的东西见的也比较多,所以我就画古代题材。古典题材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它并没有很多时代的要求,观赏性比较强。当然我也只能在这上面发展,如果让我画现代题材,时代感可能会差一点,因为我已经很少接触外界了。如果画现代题材,在家里面即便我再有想法,再有能力,也只能吃以前写生的“老本”,也总有吃完的一天。我出不去只能看书或者是看电视里面的一些纪录片,这都是退而求其次,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有一幅画,画的是《抚孤松而盘桓》,是根据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画的。我在上面题了几句话,“余每读陶元亮之归去来兮辞,则心向往之。故土纷扰,而久不得返,思之不禁怅然。”我的故乡就在河北省青县,离天津非常近,因为我的身体状况不好,一直都没有回去过,我的父亲母亲迁坟,姐姐们去了,我的妻子、孩子们去了,我都不能去,这也算一种悲哀。
姬振岭作品《旧游所见》
姬振岭作品
[天津美术网]:这样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您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吗?
[姬振岭]:我不是没想过死,但是人终有一死,与其每天呻吟,哀怨的或者倒不如高高兴兴的。不论身体好坏都是每天度日,所以我的画我可以比较自豪的说,无论谁,在我的画中都看不出病态,它们绝对不是一个病人画的。我不能说我的画多么好,但是我的画绝对健康、向上。无论是画人物、花卉还是其他的题材,我都画都是积极向上的,我做人也是这样的。身体可以弱,可以像我这样骨瘦如柴,但是人在精神上绝对不能唯唯诺诺,做人必须要不卑不亢,要低调。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黄老师,他做人也是这样的。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我走在一条艺术的乡间小路上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姬振岭与刘学仁在观赏作品
[天津美术网]:很多画家对自己的一生的规划都非常的完美,您呢,在自己身体还不错的时候没有过什么想法吗?
[姬振岭]:我很难做这样的规划,能做这种规划的人一定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因为我们都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以后的几十年怎么过是我们不能预料的,我今年的身体状况是这样的,可是我明年会怎么样呢?有的人走的是康庄大道,一切都很顺利,我走的路虽不泥泞但是一条乡间的小路,它也与康庄大道并行,我走的比较艰难,别人走的比较顺畅,但是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艺术道路是这样,生活的道路也是这样,所以我比较乐观,比较想得开。我在上学的时候,同学们都称我老姬,大家说:“老姬不怕死,总是乐乐呵呵的!”可是我怕死又能怎么样呢?所以他们到我家来看我的时候,我给他们立规矩,不问病情。因为大家一问我就要说,不说显得生疏,好像同学间正常的关心我都不接受。但是说也总是那些话,总说不就成了祥林嫂了吗,久了就会让同学、朋友们讨厌的。我和朋友们见面都说一些开心高兴的事,不议论别人。谈到画的时候我们可以谈喜欢可以谈不喜欢,但是绝不褒贬别人的好坏。水准多低的人不见得所有的东西都不行,我可以举个例子。我有个邻居,业余喜欢画画,画马,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徐悲鸿的马不知道临了多少遍了。从东北来到天津之后生活挺困难,只能摆摊卖画,很便宜。现在有时候还在文化街鼓楼那表演呢,不要小看他就会画那几下,他已经非常熟练了。他有时来我家做客,我跟他说他的画我画不了。所以我说每个人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不能轻易的褒贬人。
姬振岭作品《竹林情趣》
姬振岭作品
[天津美术网]:这种熟练工画的也不错,它和艺术的区别呢?
[姬振岭]:他是画匠,他是仿别人的画,他不能称画家,到什么时候这种画法都不能被大家称为画家。十几年前,他拿着新买的纸到我家来,我给他画了一幅竹子,尺幅很小,但是后来我再想画成那样,我自己都画不出来了。刚才我说我不参加笔会,就像这张画一样,画的不错,自己挺满意,但是一时起意画的东西很少有非常出众的,我不能保证每幅画都好,如果出现了不好的作品,那就对不起人家了。在家创作不管怎么样能静下心来画,情绪不到可以酝酿。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殷勤惜流芳,丹青伴我说文章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姬振岭与纪振民、姬俊尧、王其华、刘学仁在天津美术网交谈
[天津美术网]:刚才谈到了那位黄老师,谈到了他的艺术理念,能具体说说吗?
[姬振岭]:系统的理论他并没有。他是搞书籍装帧、漆画和版画,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刻版画。他作品的特点就是构图的完整性非常好,要求一定的装饰性,刀法也比较整,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我的作品中不太追求装饰性,但是尽量把他作品中强调的这种完整和大气表现出来。他不是画国画的,但是艺术都是相通的,更何况都是美术,我尽量把他的艺术理念和我对他作品的体会融入到国画中。这种融合已不是刻意的,因为我跟他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过,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
[天津美术网]:听说您对潘天寿先生的画也有长时间的研习。
[姬振岭]:我很喜欢潘天寿的画,他的作品从画面的各个角度打进来。小画也能撑满,所谓撑满,不是说把画面都占上,画面的东西即使少感觉也是非常有张力的。潘天寿有一幅二三十公分大的小品,画的是梅花,就只有两根树枝,竖着一枝,横着一枝。这样的构图基本上占满了四边,张力非常强。咱们一般的画家肯定不会这么画,也不敢简到这个程度。潘天寿是把能舍的都舍了,简简单单两三朵梅花,把梅花的特点也都画出来了,那种孤傲、寒、洁都体现出来了。没有大胸襟是画不出来这些东西的。为什么有些画家的画看起来像盆景,原因就是在这。盆景是人为的,但是我们画画一定要舒展开。很多画家领悟不到这些,为了让画面显着东西多,显示出自己的技法好,唯恐画面太简单,可是越简单的东西越难画。我从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潘天寿和程十发两位老先生的作品,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指画我也画过,我的手指上现在还能看到黑色,这是铅毒,原来到了天冷的时候,手指经常裂口、流血,我们用的墨盒颜色里面都有铅和胶,画的时间长了肉皮和指甲的颜色也都变了。我今天带来的这幅画里面也有很多潘天寿的东西,比如这种点法,都是受他的影响。学潘天寿但是不能完全的像,不能完全照搬。线还有一些大开大合的东西都是我要向老先生们学习的地方。
姬振岭作品《柳荫观鱼》
姬振岭作品《屈原》
姬振岭作品《屈原》局部
[天津美术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继承前人,形成自己的风格,您肯定也是这样的。
[姬振岭]:是的,但是风格不能追求,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很多认识我的人,经常看我的画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有很多画家提出留白、以少胜多,这话绝对不能说他错但是这样容易“误人子弟”。多也好、少也好都是要根据画面的需要的,根据作品题材的需要,需要多的时候必须要多。前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如果一味的都要求少,就没有画的必要了。前几年我画了一幅《屈原》,刘学仁先生给我写了一篇评论。四尺的画,屈原盛装而立,非常规整,戴着冠。我画的屈原不会像其他人画的屈原一样披头散发的。屈原曾在他的《屈原·涉江》中写道“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说明他喜欢奇装异服,喜欢打扮、修饰,否则他也写不出这么多的花花草草。我画的这幅画屈原站在画面的尽头,前面是滩涂和芦苇,人物是工笔补景是大写意,刘学仁先生描写“天露大半,江临一点”,就把这幅画表现出来了。《离骚·山鬼》中写到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我就画了一个女孩子采灵芝,灵芝古代称三秀。那幅画密密麻麻的除了松树就是藤萝,基本没有空地方,这幅画如果石头少了,葛藤少了就看不出这种意境了。屈原那幅画就要尽量的少,突出他的悲愤、哀怨的心情。
[天津美术网]:您和刘学仁老师是怎么认识的?
[姬振岭]:我是民建的会员,有一次民建来人看我,看到我写的一首词于是拿到统战部的刊物上发表了,刘学仁先生看到了,他以前只知道我画画,没想到我还能写词,于是就想见我。那首词的下半阙是“殷勤惜流芳,丹青伴我说文章。人生易老由他老,何妨!不共衰翁唱夕阳。”还有一首,我只给你们念下半阙 “临风且忘老,朕亦气自雄,此时正是好心情,莫若闲愁,雁去叹匆匆。”我觉得我还有点气势,自己得有这样的精气神。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命运对我很公平,能画画就满足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着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姬振岭与纪振民、姬俊尧、王其华、刘学仁、张芝琴、李澜在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您不仅是乐观,这份胸襟也很少能有人能比。
[姬振岭]:如果按我这一身病,如果不得抑郁症就是每天怨天尤人也得把自己愁死。 我从40岁患病,这又过了将近30年,我是正月十五的生日。有时候我跟大家开玩笑,我过生日不用记,到了这天大家都得给我庆祝。我就是穷开心,用老百姓的话说叫没心没肺,说好听点就是想得开,心胸开阔。人生几十年与其悲悲切切,不如高高兴兴。
[天津美术网]:您的画也是要把这种东西传达给大家?
[姬振岭]:我的画过去是跟形势走,后来不能出去写生了。我在工艺美术行业,这个行业传统的东西也可以用上。我搞传统题材,如果总画一些文人轶事也没有什么意思,太多人都画这些。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亲情、天伦之乐的东西传达给观众。这些年大家对人际之间的关系交往、尊老爱幼的等等都有些淡薄了,所以我也尽量在画面上画这些东西。老人和童子,或者表现儿童的天真。人越老越想年轻时候,很多时候我的画上的题字和我真实的想法都不一样。
[天津美术网]:为什么?
[姬振岭]:有时候我是怀旧的,思乡的。比如我今天带来的一幅画叫《归渔》。一个小孩儿挑着鱼抄子,竹竿上挂着一条鱼在水边上走,后边有两只鹅。最初我想写“梦中家山,无界佛远。故土之恋,如丝如线。老怀悠悠,笔下童年。”后来觉得这样写有点哀伤的味道,我自己可以哀伤但是不希望别人和我一块悲伤、思想。
姬振岭作品《归渔》
姬振岭作品
[天津美术网]:这有什么问题吗?画家不都是表达自己?
[姬振岭]:话虽这么说,但是还是想把更好的东西传达大家。如果像我之前画的那幅陶渊明那样,题一些表达自己思乡而不得返的情绪的诗句,我认为不好。一般不会把这些有哀怨成份的画拿出来,高兴的要多写。我有幅画上面是一个老头在瓜地里睡觉,几个孩子用树枝蒯老头肚皮,题词是“年华老去童心在,又执秃笔写天真”,这样的东西大家看了都高兴,也无伤大雅。
[天津美术网]:您即使写一些哀怨的、感时伤怀的词句我相信也没有人怪您。
[姬振岭]:但是为什么不传达快乐呢。我觉得命运没有对我不公,他对我很公平,我还能画上画呢。
[天津美术网]:能画上画就满足了?
[姬振岭]:能满足了。命运不如我的、身体不如我的、境遇不如我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人人都这样抱怨真的就没法活了。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足。我不跟别人比,就跟以前的自己比,上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说我活到40岁就知足。到40岁得了场大病,挺过来了,没事,我快70岁了现在。
[天津美术网]:您想过吗?如果不这样认真、劳累的画画、看书,身体情况也许会好一点。
[姬振岭]:最近我刚刚做完白内障的手术,我有两个月没看书,字太小我都看不了。我不能离开书,我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和纸。我和大家开玩笑,我们家没有别的东西,随便伸手一拽就是一幅画。
[天津美术网]:您曾想过给自己办个画展?
[姬振岭]:暂时没有这样的想法,我的精力和身体条件都不允许。另外我画画不是为了名利,画画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能被大家喜欢就非常好了,现在的状态我也非常满足了。
[天津美术网]:非常感谢姬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姬振岭]:谢谢!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姬振岭作品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