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人物专访

【艺·人物】鹰画百态 胜在沉稳——专访回族书画家铁剑心
时间:2016-01-06 22:32:15  来源:  作者: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走进福州大楼里铁剑心的画室,看到展翅欲飞的金雕标本的时候,我想起了这首杜甫的题画诗《画鹰》。铁剑心绘画的主要题材就是鹰。鹰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是高瞻远瞩,是桀骜不驯,是坚强刚毅。八大山人画鹰:神情孤傲严峻,大都白眼向人,而背景石头也只有寥寥几笔,树木枯败凋零;齐白石画鹰:雄健的羽翅收拢,有力的鹰爪紧抓松枝,鹰身大多侧立,头微微扭转,静中有动;宋徽宗画鹰:精致富丽的工笔,用笔娴熟精炼,双钩设色,描绘细致入微,体法严谨而蕴含变化,构思巧妙含蓄。
 
  铁剑心画鹰则兼具众家之长,又自成一派。铁剑心少年时结缘于鹰,此生更是养鹰,画鹰。他不拘泥于传统鹰的画法,对于构图与立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期艺·人物,带你走进民族书画院院长铁剑心的鹰画世界。
 
绘画写字须臾不离
 
  铁剑心的书法启蒙人是他的父亲,有着“中原铁笔”之称的铁子房先生。铁剑心早期练习魏碑,后又专攻行书,后来画鹰的过程中又加入了自己跳跃的笔锋,所以观赏铁剑心的书法,既能够看到魏碑行书之影,又能感受到画面布局之奇特。这也是他的书法自成一体的一部分。
 
  “别人写字都是注重线条,而我写字首先注重的是体积感。把字“立”起来,让人感受到空间与厚重。每次写字都希望能够给人一种高举一盆墨水,重重砸在宣纸之上的感觉,也是古人追求的力透纸背,老辣独到的境界。魏碑的练习给了我太多的优势,刀刻斧凿之间,尽显厚重和质地”。铁剑心一边挥毫泼墨,一边说着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写字,一定要先看体积,然后看面和线条。很多人写字都只重线条,这是不对的。这样练出来的字就会比较呆板,有一种死读书的感觉。一定要让字有空间感、立体感,才能够达到视觉上赏心悦目的效果。”
 
“沉稳”的鹰
 
  “不想说与鹰之间深厚的缘分,只想谈谈我画中的鹰。”铁剑心与鹰的故事,很多人都能从各方面的渠道了解,但是真正能够品味出铁剑心画鹰全过程的人却寥寥无几。
 
  早期有着深厚的西画功底,在素描和速写上都有着自己建树的铁剑心,在而立之年转向修习国画。因此在他的画中尤其是鹰头、鹰眼、鹰爪的处理上都能够看到当初西画的功底。
 
  鹰头要表现出其受光面和背光面,也就是明暗交界处;鹰眼的亮光部分和反光部分的光点等几方面的技法处理,也是铁剑心画鹰都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想要画好鹰就要先了解鹰。多年前,铁剑心曾经养过一只鹰。他每天就观察鹰和鹰的形态,与鹰一起生活。除了养鹰,他还不断地研习古今中外有关鹰的资料。在很多人的心中鹰是孤傲的,是难以驯服的,这样的凶禽会给人一种距离感。但是铁剑心笔下的鹰却有着其他人眼中没有的一切,那就是沉稳凝重。不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远眺未来深思熟虑。正是因为铁剑心的鹰与众不同,重在沉稳,才会被国家领导人选中,作为国宝送给海外友人。
 
  在铁剑心的家中随处可见有关于鹰的一切,有你不能忽视的展翅欲飞的金雕样本;有你想要走近一探究竟的玉雕飞鹰;有你转身即可碰触的木雕雄鹰……美术就是要把美的东西放在画卷中,而鹰的精神,其英雄角色在铁剑心的心中就是最美的存在,他将心中的美生动地展现在了宣纸之上。
 
“逆行”的画
 
  “在艺术创作上,我有自己的风格,喜欢逆向思维。国画中都是书画结合,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我的字中就有一种画的感觉在其中,你看,我的书法是魏碑的底子,行书的流动,加入自己的跳跃在其中。而这跳跃就来自于我画鹰的灵感。”一个画家的眼睛必须毒辣,才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艺术气息。铁剑心就是能够在一切的事物中吸收精华,他在大理石的纹路中看到线条的流动,就将其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这些都是对生活的发掘,只有如此才能展现自然之美。大胆构图,精心刻画是铁剑心追求的艺术境界。泼墨山水也是他绘画的一个独到之处,更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画中的山水是没有焦点的,是一种散视的布局,讲究形散意不散。西画则讲究焦点透视,有着精准的焦点在其中。铁剑心将两者结合,他的画讲究“近模糊,远苍糊,中间清楚”,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在铁剑心的心中:泼墨山水,就是用油画的笔触写出现代中国画的风采。将广告色揉进水墨画之中,任其自行糊涂,自由挥洒。
 
  1. [内容来源:]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guohui]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