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龙和全国人大机关书协副主席李峰岗在北京
书法是一种抽象的造型艺术,它表现的是一种本能的意象,一种通过文字艺术线条的柔和与气韵上的融通贯达,来体现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气象,它强调的是文人的阅历、胸襟与见识,人的向往与追求。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意多得!书法是崇尚精神世界的意韵和本身形式、线条作保证的物化载体两者完美结合。
书法是从有字的内容,识无字的世界,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品学修养,甚至为人处事的秉性。这当然是高境界高水平的追求。从有字识无字,也从无字识有字,不断循环往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开拓人的眼界,以恢宏气慨,通声息,平心境,和心气。
作者要在书法上有所创新应基于传统,抛弃浮躁,精心潜入,涉取其优秀的精神内涵,使自己书作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我临书的过程中也有所体会,不能拘泥传统书法的一点一画,更不能刻意追求。要赋予自然,追求自然,临与创作相融合,作者创作心态与古人创作心态相融合,虽求其形似,更要追求神韵,自然润泽,自然赋予,能看多远就看多远,不能勉强更不能矫柔造作。
“合儒墨,兼名法”。要使书法意韵横生,余味不尽,书家必须从审美情趣上提高,在艺术境界上下功夫,同时要把握笔法、笔墨与个人主观、情感气质、个性等内在的联系,这是笔墨对人文精神的表现。王羲之有段佳话,练字要运心,还要运力。怎样运力呢?要把一身之力尽归于臂,要使臂腕坚如铁,从而将力量全部运达指尖,使指尖变得强劲有力,敏捷灵活,这需要下多少苦功啊!
王羲之居所城东有座山,山上有一塘池水,他每每练字时,都力求池水尽墨,入木三分,久而久之,池水变成黑色,因此,这座池塘被人称为“墨池”,可见他练字时的刻苦和用心。难怪世人给他戴上了书法家最高荣誉的桂冠---“书圣”。
大凡书家,都明白写字、读书、做人这一系列活动是在孤独中求解脱,不完美中求完美,在寂寞中求旷达,历经生活的磨砺,在其写字作画中寻找激情,寻找灵感,相得益彰,更多意趣。
沈尹默先生也曾在《沈尹默论书丛稿》中说道:“书法一向被中外人士所公认,是一种善于微妙的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高级艺术,艺术是抽象的,书法是一种抽象的造型艺术,它是以禅学为惠宗的灵性论”。它是生命的延续和符号,生命得以延续,艺术得以升华。
这就需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取其长,弃其短,立足传统,放宽眼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基本功与灵感相结合,放情于山水之间,行山水之情趣。“庆佳节、颂祖国”,畅想新世纪心有天游,在创作上循序渐进,自然入道,“渐入佳境”。最后还是那句话--“融和谐于艺术,铸魂灵于书法”,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文/王华风)
赵亚龙 近照
赵亚龙简介:
笔名:子晗,轲晗,1977年7月出生,陕西人,研究员。曾受教于北京大学。自幼酷爱文学、书法、篆刻艺术,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入选:《中华教育书画精品藏典》、《现代书画名家精品观止》、《锦绣中华——保护国土资源全国书画艺术作品集》、《中国书画名家论坛》等百余部典藏,数十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国家级刊物发表;万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院)、国家权威机构及海内外友人收藏,并有数幅书法精品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永久保存。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