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人物专访

知名画家访谈:李荣海 笔下豪情写自风
时间:2016-11-11 10:10:52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作者:  

   口播:今天的知名画家访谈录,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书画家,可能咱们商丘的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都很熟悉,因为他的老家就在距咱们商丘几十公里之外的山东曹县,他叫李荣海。

  解说+字幕+折幅: 李荣海:1949年生于山东曹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解说:和李荣海交谈,很亲切,因为他不时冒出的地方口音,会在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李荣海是一个诚信正直、颖悟过人的山东汉子,还是一个德才兼备、书画兼能的行政领导。早在二十年前,他的书法作品就以非凡的水平被书坛瞩目。

  同期声:《千字文》在98年就被中南海收藏,就在总书记那个宴会大厅,那是两米高,八米长,一副大的作品,当时就是有进入中南海收藏的有齐宏(谐音)的、沈鹏的、刘秉仁先生的我的,其它的不多。

  解说:《千字文》从章法到行笔上下左右一气呵成,字体上下之间的呼应、大小、粗细、正侧、虚实,完全是一鼓作气地写下来的。那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味,体现了他对书法美学精神的领悟,以及对线条结构变化的驾驭能力,给人以淋漓尽致之感,堪称是李荣海书法艺术作品里的经典。

  解说:如今,作为中国美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的他,在努力为美术家服务的同时,仍不忘自己的专业研究,凭着生活的积累、艺术的感悟、笔墨的锤炼,又在写意花鸟画上开出一片新天地。

  同期声:中国传统的画鸟,你比如说齐白石老先生,武倡索(谐音)、八大(谐音),他们的花鸟画呢,是用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来体现来反映,它基本上是一个平面的感觉,现在的花鸟画,从平面逐步的以透视的关系,来反映花鸟画的这幅作品,包括作者他理念的东西,包括他利用创作的作品这种语言来让读者,让对方去理解它,所以说呢从平面走上了一个透视的关系,立体的关系,这也和时代有关系,一个是受西方的影响,再一个是我们这个时代呢,追求真,追求像,追求美,这一点呢比传统的,因为我,我认为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

  解说:李荣海是一个有独到思想的人。对于花鸟画的研究创作,不是一味地追寻古人或仿效今人,而是凭着对多年书法理论的理解深入研读绘画理论,努力去找寻书画相同的因素,在书与画的共性与个性之间寻找和自己审美崇尚一致的绘画语言特性,从而在主观意识上和技法表现上与他人拉开距离。

  解说:由于长期生活在中原,生活在农村,所以我们商丘人非常熟悉的葫芦、南瓜、大辣椒都被李荣海收入画中。

  同期声:农村的所见、所闻,都记在脑子里当中,所以说我的作品题材呢,都是反映农村的,你比如画玉米、画白菜、画葡萄、画葫芦、画丝瓜,画其它一些花卉,都是农村的题材,你包括路边,我们叫那个树葵,就是路边的那种花,向上长的,很高,本来是画家不作为题材的,但是我喜欢画,为什么呢,写农民的,写农村的,写自己小时候的一种思想,所以说我们的画家呢,还是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代,为人民所需,为人民所用。

  解说:李荣海非常注重摄情入境,以对生活最自然最感动的影像为依据,用书写性的笔法意象造型,结合现代审美理念,构图布式,随类赋彩。他笔下的《葫芦图》,便是眼中之景、心中之物的提炼。是以橙黄色直接画葫芦,穿插于其间的葫芦柄用线勾勒,粗细交织的藤蔓呈现着草书线条的意味,从而从整体上显现出现代构成理念和朴拙自然的风貌。作品《秋实》中对葡萄的用笔,书写自如、珠珠相映,较好的用光处理,彰显出果实的饱满成熟美。荷花也是李荣海喜欢表现的题材,《荷塘清韵》中,那荷花的娇艳、荷叶的朗润、荷杆的挺健,皆体现了对夏日荷塘整体气韵的把握。题于一侧的诗句,更见他的书法功力,进而使作品成为将诗、书、画完美结合的佳作。“墨中烟雾追古朴,笔下豪情写自风。”(字幕)相信,有了这样的艺术追求,他的花鸟画更会日渐成熟。新闻播报记者刘军郭璞报道。

  1. [内容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