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也造就了一方的文化与艺术,然而一方或许 不仅仅指的是地域性,也许受师派传承的影响,也许是文化性格所致,但作品的面貌终 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特征或地域特征,那么,在您看来,您的作品面貌具有怎样的文化 特征或者说是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我虽然是山东人,但很喜欢江南风韵,这种喜好应该是天生的,或许前世是生活在南方的。目前我的作品分三个系列:游园清梦、灵山、烟雨寻踪,这三个系列的作品都取材于南方的山水或者江南古典园林。我比较喜欢有诗意的绘画,也憧憬大山的崇高和仪式感,同时还喜欢灵动的、活泼泼的趣味,我目前以这三个系列作品借不同的图式和造境来表达这些追求。
2 地域性绘画风格有时候不仅局限了艺术家绘画的创作思维模式,也阻碍了其作品新风 格的产生,那么,您是如何打破这种局限性的呢,使作品呈现既有北方(或南方)地区 绘画面貌的共性,同时又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呢?
我自己本来算是北方汉子,但朋友们觉得我长了一副眉清目秀的南方脸。不同地域的人生活环境、习惯、经济、人文都会对形成审美的差异化产生影响,这种不同地域绘画风格的差异化也是艺术的趣味所在。我认为从事艺术创作应该把视野放宽,虽然自己的绘画可以往一个方向的深远发展,但视野的开阔能够让自己包容,美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是可以殊途同归的。如果把视野只关注自己原有的标准和信条,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程式化,进入瓶颈期,这时候就很难在原来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我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表达自我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又需要关注了解学习很多自己之外的各种思想,包括中外历代经典绘画、音乐、哲学、文学等,寻找与自己内心相应的东西来学习。
3 您能否就自己的作品而言,具体谈谈作品的理念传达呢?
我希望自己的绘画作品能传达美感,给人带来阳光、进取、温暖。以诗意的方式。
4 曾有人说过,艺术文化产生于自然景观,而大自然作为“原始艺术”有时候最能体现 出事物的真趣与神意,那么在具体的创作中,您觉得写生对于创作有着怎样的意义?
写生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的烟雨寻踪系列作品,就是到山川中去感受去体验,当人进入自然,与天地山河进行交流,默然而与之神会。所获得的不只是画面的形,还有格物致知之后的融会贯通。有了这种经验,在创作的时候画面所传达的气息自然会有所不同。绘画终极表达的是一种说不清的“道”,什么是道?不一而同,个体对自然的体悟和察觉、交流来探寻。黄公望经常独坐于荒山野林之中,风雨骤至而不知返。月夜独棹孤舟,依水循山而行,把酒吟唱,声振山谷,自号“大痴道人”。我感觉他的山水有山野苍茫之气,神秘而幽微。
5 在没有现代交通的便利之前,地域性的因素尤显重要,其特征也更明显,然而在社会 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随着现代交通手段的发达,人员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流日趋频繁便 利,在提倡艺术相互融合的当下,哲学观与审美观已在发生变化,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在 创作面貌上已很难分清其具体的地域特征,那么,您认为地域性绘画在未来发展中会是 怎样的一个趋势?
现在的时代信息传输速度非常快捷,信息量很大,人们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取在地球的另一端刚刚发生的事件信息。新型社交软件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交流也更加快捷,艺术面貌呈现愈加多元,很多艺术创作者彰显自我独特的表达方式,但有着共同价值喜好的人相互之间又形成类似的审美观念。这种群体审美意识交流,受地域的约束越来越少。
即便如此,因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群审美体系仍然有着鲜明的差异。生活的自然环境、当地社会风俗、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对人的审美价值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差异不会因为信息的流通而改变。所以我认为,因不同地缘关系而产生的不同绘画特征还是会继续存在,也会由不同的群体来承载和传播。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