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人物专访

第二个盒子丨李莹
时间:2017-07-01 02:36:0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1

 

  高楼艺术计划第二回

  第二个盒子:李莹

  艺术家| Artist: 李莹| Li Ying

  开幕时间| Opening: 2017.7.2 14:30

  展览时间| Exhibition Dates: 2017.7.2-2017.7.17

  犀牛角艺术空间“高楼艺术计划”项目即将于2017年7月2日推出第二回:“第二个盒子 | 李莹”。本次展览将以白色空间呈现这位艺术家近年来的油画及纸本作品。

  第二个盒子

  镯儿

  想象自己身处李莹作品包围的空间,素白的四周,没有修饰的作品散落其间,墙壁与之溶解,光线成为画面,空气自由进出。觉得舒适,身体就松弛下来,直到某个图像引起视线的凝聚。它没有清晰的轮廓,像记忆中划过的某个镜头。注视,反而让形象更加模糊,确切地说,是耀动。闭上眼睛,感觉并没有停止。蚀刻的线与斑点,铺陈轻盈却浓淡不一的笔触,跳脱物象,执着的留在漆黑的视域中,或明或暗地闪烁,时急时缓地漫溢。噢,这耀动,来自它们。

  与李莹分别的五年,一切在骤变,不变的是曾经直面她的作品时,直入心底耀动的图像。它们是活的,像一棵树,春夏秋冬,生发凋零,自然循环。以致于想到李莹,最先跳出脑际的是她的作品。作品是她,她是作品,两者是一。接到李莹个展讯息的瞬间,却产生了前面所描述的那种极为真切的临场感。作品的强大魅力就在于,不管相距多远,依旧会为它所动。艺术家创造的是永恒,这一点,不容怀疑。

  五年,孕育一个展览,放在李莹身上,一点不意外。展览,非她所求。对于李莹,创作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在五年前的一次非正式访谈中,李莹提到过她会把以前的作品堆在盒子里,任他们自生自灭,因为在她认为,这正是作品本来的命运。个展命名为“第二个盒子”,所以我的一个猜测是,李莹把展场视作置画的盒子,呈现作品与她之间最原始最真实的关系。

  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展览,而非策展人的展览。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朴素的,乃至于赤裸的。当绝大部分人在不知疲倦地把真实的自己一层层包裹起来的时候,有人却选择卸掉防备,暴露自己,邀请你我走进,再走进一点。如此宝贵和私密的时刻,庆幸同在一起。

  展览作品

  版画

  

20.2cm×13.6cm 2010

20.2cm×13.6cm 2010

20cm×14.7cm 2016

20cm×14.7cm 2016

7.7cm×10cm 20097.7cm×10cm 2009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