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人物专访

张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介入中国当代水墨板块
时间:2017-07-15 06:54:1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1/92查看原图图集模式

 

  2017年4月25-5月28日,“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中国当代水墨年度大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原标题:专访“无垠”出品人张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介入中国当代水墨板块)

  2017年4月25日,一场名为“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中国当代水墨年度大展”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谋道文化与大川文化共同主办,由国际知名学者、着名策展人沈揆一教授亲自担纲,邀请了海内外37位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共同参与。作为一次纯粹的学术展,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当代水墨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再一次被聚焦……

  

出品人张凯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左三)

出品人张凯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左三)  Q:张先生,您好!很高兴又见面了,两年两个大型水墨群展,依然还是出品人,这次有什么感想?

 

  张:这一次是我们大川文化和谋道文化再度携手,也是我们将中国当代水墨推进到学院美术馆的第一站。

  这次特别荣幸,我们请到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沈揆一先生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以国际视角、学术角度,系统的梳理和呈现现阶段中国当代水墨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这次参展的37位艺术家,从“30后”的刘国松到“80后”的李婷婷,年龄跨度很大,基本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包括了大陆地区、台湾和香港,以及常年旅居海外的艺术家,地域跨度很广,但他们都是中国当代水墨板块中各领域的代表性人物。通过研讨、展览,探讨“什么是当代水墨”这一命题。

  未来我们会以这样的学术标杆来策划水墨的展览,可能是以风格、年龄、媒介等等来分别进行策划,希望能够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和学术梳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左至右)张凯与冯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宗喜、刘国松(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罗中立(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揆一(“无垠”策展人)商讨布展事宜

  (从左至右)张凯与冯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宗喜、刘国松(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罗中立(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揆一(“无垠”策展人)商讨布展事宜

张凯、张宗喜(谋道文化总监)与参展艺术家(部分)、策展人开幕式现场合影

张凯、张宗喜(谋道文化总监)与参展艺术家(部分)、策展人开幕式现场合影  Q: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水墨经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2013年作为拍场黑马异军突起,之后保持持续升温的状态,有关“水墨”话题的争论也一直存在,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板块的?

 

  张:首先,关于“当代水墨”的理解和定义,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都是从自己的理论架构和知识范畴来模糊出一个概念,其实中国当代水墨是基于对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而来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的艺术学院已变成按照西方传统方法在实施教育,连中国画和书法也不例外。而新的水墨画也是一个新的文化记忆,真实且符合人性。所以在一定时期,会为人欣赏和追捧。改革开放后,当我们从反省的角度对自己的文化以及整个世界文明来看待问题时,在艺术上,必然想要把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最高成就——中国艺术精神再度发挥出来。这是“水墨热”的文化根源,也是当代水墨为何会成为时代趋势的原因。

  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水墨思潮不断涌现,水墨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外延也慢慢扩大。学术界与市场试图以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工笔、新水墨等概念性的词汇解说、归纳这些当代水墨中“形色各异”的个体。那么,如何才能够系统清晰地介入此领域,或许需要一个独特的角度和方式。

  Q:您认为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是比较适宜的呢?

  张:沈揆一教授在“无垠”开幕前的研讨会上表示,在水墨运动中,美术史和理论的总结研究是滞后的,艺术家承担了很大的任务,他们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个准确的结合点,创作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面貌与形态、并表现出当代人的思想、审美情趣和观念的艺术作品。这些当代水墨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代表性艺术家,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所以从现阶段来说,对这些艺术家及作品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与总结,就是系统清晰地介入这一板块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术论坛现场

学术论坛现场 “无垠”展览现场

 

  

展厅内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Q:您作为大川文化的负责人,2016年与谋道文化共同发起“中国当代水墨年鉴”项目,并举办了首展,2017年又合作推出“无垠”,请问初衷与定位是否就在于,要用梳理与总结的方式系统而清晰地介入中国当代水墨呢?

 

  张:是的。2015年是中国当代水墨发展30年,许多艺术家开始纷纷办起了回顾展,可见这批艺术家对当代水墨是有情结与情怀的,而中国当代水墨发展至今,尚没有过如此规模、如此集中的梳理、总结。没想到,当我们与艺术家们沟通这一想法时,大家一拍即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并鼓励我们做下去。

  我与张宗喜(谋道文化总监)开始筹备并发起了“中国当代水墨年鉴”项目,2016年已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第一届,并出版图书《中国当代水墨年鉴2015-2016》,举办“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群展。这次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无垠”。我们就是想以开放、包容、平和的态度广泛吸纳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全面、立体地呈现本年度中国当代水墨的崭新面貌,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熟悉中国当代水墨,了解中国当代水墨,进而达到文化传播之目的。

  

张凯在“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开幕式上致辞

张凯在“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开幕式上,张凯与参展艺术家(部分)合影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开幕式上,张凯与参展艺术家(部分)合影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展览现场  Q:无论是“中国当代水墨年鉴”或是“无垠”,其高度与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之间是不是又有区别呢?

 

  张:“中国当代水墨年鉴”项目是一种延续性的观察、记录方式,力求全面、立体地呈现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状态,2016年在北京、2017年将在广州,会一年一年地举办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加入进来,共同推动这一项目的发展,逐步与市场接轨,成为这一板块的品牌项目。

  “无垠”是一次集中展示当代水墨中坚力量的主题性展览,展览立意在于学术高度的呈现。

  我们的规划是,持续推动“中国当代水墨年鉴”的发展,并有计划地举办主题性展览、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献展等,以此拓展宽度与高度,更立体地呈现中国当代水墨发展面貌。

  Q:在“无垠”的开幕式上,沈揆一教授也隆重地介绍您:年轻有为的八零后出品人!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一身份?

  张:压力与动力并存!通常认为出品人就是投资人,我觉得只说对了一半。“当代水墨热”的兴起,中国当代水墨作品成为投资、收藏的热点,只是我涉足这一板块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喜欢当代水墨这种形式。往小了说,是因为兴趣爱好,促使我愿意为当代水墨在中国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点实事;往大了说,水墨作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我们去推动它,发展它,会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我的想法与张宗喜不谋而合,所以我们也达成了默契,我做出品人,他做展览总监,认真、真诚地去做每一个展览,扎实前行,“中国当代水墨年鉴”项目最初也是这样展开的。

  一位优秀的出品人,应该是内外兼修的,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影响更多的人。我希望从推动中国当代水墨发展的角度而言,我能成为一个有成绩、有影响、有价值的出品人,这也是鞭笞我延续性、计划性做下去的内在动因。

  

张凯与沈揆一安雅兰夫妇合影

张凯与沈揆一安雅兰夫妇合影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丘挺、徐累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丘挺、徐累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李津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李津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蓝正辉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蓝正辉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冯斌、陆春涛

张凯与参展艺术家冯斌、陆春涛  Q:您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那对于您的团队,您寄予了怎样的期望呢?

 

  张: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我的核心团队——大川文化,自成立5年多的时间以来,在经验积累中打磨了一支默契十足的团队,近两年更是在中国当代水墨板块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名气。大川文化来自水墨重阵江苏,饮水思源,作为回馈,我们应当为中国当代水墨板块“江苏势力”的打造,尽责尽力。

  第二个层面是合作团队,例如谋道文化,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面对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但是我们的理念和理想却是一致的,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此外,还有我们的专业设计团队、布展团队,更多团队的加入,不仅是我们成功的保障,更是发展壮大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持。

  我与大川文化共同成长,大川文化也与谋道文化、以及更多的合作团队共同成长,这是一个“大团队”的概念,希望这个团队不仅致力于中国当代水墨板块的发展,同时要在中国当代水墨市场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一支中国当代水墨板块的品牌团队。

  

大川文化和谋道文化团队合影

大川文化和谋道文化团队合影

大川文化和谋道文化与艺术家王劲松合影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