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人物专访

吴大羽:早期油画界以色彩着称的代表画家
时间:2017-03-03 08:57:08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作者:  

   吴大羽为中国早期油画界以色彩着称的新画派代表画家之一。林风眠认为他“具有宏伟的创造力”,称之为“非凡的色彩画家”。他的作品是化用了中西两大文化资源的“结果”。由于对艺术的认识独具慧眼,所以他的作品既具东方文化内涵,又富含西方艺术形式的抽象美。

  吴大羽,1903年生于江苏宜兴。1922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3年转入雕塑家布尔代勒工作室学习雕塑。1924年春,与林风眠、李金发等人在巴黎组织霍普斯学会。次年改名为“海外艺术运动社”。1927年回国,任上海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3月,共同组织成立杭州国立艺术学院,任西画系主任。与林风眠、林文铮等人组织创办“艺术运动社”。抗战期间,辗转于沅陵、昆明、香港、上海等地。1947年复回国立杭州艺专担任油画工作室主任。1950年遭校方解聘,居家作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专油画系。1965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从事油画创作。1976年执教于上海船厂职工美术大学。1985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1988年元旦,病逝于上海。

  吴大羽的艺术素养开阔宏深,他的绘画早年受到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等欧洲现代绘画影响。1938年以前,吴大羽曾创作了许多巨幅具象油画,如《汲水》、《凯旋图》(又名《岳飞》)、《孙中山演讲图》等,遗憾的是全都毁于抗战期间。解放后他也曾创作了《回乡》、《丰收》等巨幅作品,却毁于“文革”期间。这些大尺幅作品主题雄伟,气势恢宏,颇具影响。然而,能够代表吴大羽油画最高艺术水平的还是他晚年时以抽象艺术为油画探索的阶段,闵希文在回忆吴大羽的文章中称这个时期为吴大羽的“辉煌十年”,即1978至1988年之间。此阶段,他完全沉醉在对于纯艺术的追求上,随即扬弃了画面上的具象因素,转而进行到颇具表现性的抽象、半抽象探索。

  吴大羽认为:“艺术来到了美术家眼里,会产生两种意义,一是美育教学,二是创造的哲学。将由这两个信息,决定他进行工作的程序。”他的魅力也正表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这两个方面。首先,在艺术创作中,他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观念和技巧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个性强烈、色彩绚丽而意象深郁的艺术风格。吴冠中称他是“生命的宗教徒”,朱德群称他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画家”;其次,吴大羽一生曾执教于多所艺术院校,因为他致力于中国绘画的创新运动,在教学中充分引进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他以富有个性和现代感的创作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造成了深远影响,培养了如赵春翔、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闵希文等很多当今画坛享有盛名的画家。赵无极称之为“善于点亮学生眼睛的好老师”。吴冠中认为在当时的老师中“威望最高的则是吴大羽,他是杭州艺专的旗帜”。

  对于艺术的认识,吴大羽说:

  绘画即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

  美同历史的名义一样,它是有生命活力的,不是死物。要它来代表真理的一面,是艺术家们应该懂的一个重要起点。

  画需要的是领悟,不是画笔上的技巧,不要去画物的外形,需要的是超脱。

  对形体的恭顺,无益于掌握形象。美的出现在形象和心象之间。

  对于中西艺术的认识,他说:

  中西艺术本属一体,无有彼此。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灵的彻悟。

  人类的艺术是相通的,用不到分中西。艺术是一种语言,只有时代之别,没有地区之分。

  吴大羽后期的所有油画和蜡笔画作品虽然尺幅不大,甚至作品上既无签名也无日期,但每幅都匠心独运,其超现实主义意味的画面空间结构,表现主义意味的笔触线条,野兽主义的色彩表现,导引观者进入一个勿需多余的诠释的至高境界,这个境界博大、宏深、纯粹、脱俗。“美在天上,有如云朵,落入心目,一经剪裁,着根成艺。”吴大羽充满诗意的表达耐人寻味。

  由于时代的局限,吴大羽的抽象画在当时被认为“不合时宜”,他一度作为被人批判的对象,过着被人淡忘的几十年与世隔绝的日子。但是,正是因为晚年黯淡的待遇,也鉴于思考的深度,吴大羽把身心都托付在创作上。他所塑造的艺术时空里面,回荡的是那种万年空谷般的寂寥与沉默,体会到的是那种远古的洪荒,那种广漠的宇宙深处的大寂寞与大烂漫。

  岁月渐行渐远。当我们今天回望那段萧瑟而感伤的时期,时间已然拂去遮蔽那段历史“真实”的灰尘。吴大羽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其油画创作的开拓性贡献及其探索的深度与高度都令人高山仰止。

  1. [内容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