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人物专访

画画不是一件让人想起来就累的事——对熊宇的访谈
时间:2017-03-03 08:57:3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作者:  

   乃铭:为什么想要以塔罗作题材

  熊宇:那里有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不同事情的看法,比如力量这个词就可以有很多的理解

  乃铭:你自己怎么看人生

  熊宇:我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人生好大哦.我觉得人生应该快乐充实的度过

  乃铭:对,可是你刚提到塔罗当中对待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我就很想问;你自己在面对创作与自己的生活又如何去看一些变化呢?比如说,自己喜欢画画是一回事,被某种目的驱使来画画,可能又是一回事

  熊宇: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一直觉得画应该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理解

  乃铭:我记得你说过,画画不是一件让人想起来就很累的事,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感觉的一种方式,我很喜欢这样的态度,它让我看到了所谓真诚的力量

  熊宇:真诚会让人觉得坦然

  乃铭:就像我不挺喜欢别人提到你的画就认为很卡通,我觉得并不卡通呀,你的画来自一种心理深层的折射,这不应该被笼统划分到卡通吧!

  熊宇:可能别人觉得眼睛很大吧

  乃铭:那我大概长得很卡通,所以到处吃香

  熊宇:很多时候大家都喜欢用已有的简单概念来归纳

  乃铭:你把眼睛特别夸大,是因为它是用来观视众生;而不是因为其它的装饰理由吧

  熊宇:我是想强调和观者的交流,眼睛会流露一个人的内心

  乃铭: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你作品中人物的眼睛都很冷静,那是因为想要保留一分想象空给观众吗?

  熊宇:不管是悲伤还是高兴都会从眼睛里流露出来

  乃铭:因为,双眼的情绪是骗不了人的

  熊宇:我很喜欢中国的含蓄,道家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乃铭:我曾经在好多次的记者会时候,因为台上讲的话不确实,我就翻白眼,结果就把台上的人吓得哇哇叫

  熊宇:我觉得画里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是很吸引人的,让人有很多想的空间

  乃铭:所以你喜欢塔罗,因为它有种神秘的力量,我觉得那是能量

  熊宇:是啊,很多时候觉得那和本能联接

  熊宇:其实经常觉得人的本能会告诉自己很多正确的做法,特别是对待事物的态度

  乃铭:人太透彻一些东西就会让自己不知该如何看人和事

  熊宇:那你说不定是开了天眼。一切尽在掌握中

  乃铭:我其实是把一切归诸到人性,人性看清楚就会明白内心

  熊宇:多好,我喜欢这种感觉

  乃铭:我在看龙头那件作品的时候,想到一种静中畜势待发的感受,画中的男生匍伏在地,可是眼神却笃定而精准一点也不畏惧,我就会到文化当中那种自信和自觉,很深不可测但又能如此低调而不嚣张

  熊宇:我最初也是看到那个动作的那种感觉吸引我去画的,画的时候我自己最喜欢的是头和龙头的关系和动作

  乃铭:我很喜欢你作品中一个气质就是很沉很静

  熊宇:背景我觉得在控制上做的不够好

  乃铭:但却是很有力量

  熊宇:我自己喜欢在沉静中孕育运动,孕育一种隐藏的力,而不是外张的

  乃铭:你刚提到背景的处理,我发现你在处理这个环节还是太洁癖,就是不太放松自己的心

  熊宇:是啊,我自己隐约觉得会有更好的方法,而不是现在这种,我觉得你说的对

  乃铭:其实水墨作品的墨韵淋漓的方式,在这样的画面结构中,就会产生过度对立情况

  熊宇:在画到后期的时候有些累,在思考上就比较惯性了,用了自己习惯的方法

  乃铭:就是有一些比较具象也有些放纵了笔的感觉

  熊宇:这个方法,我觉得对这张画并不是完全的合适

  乃铭:绝对会,因为我在看闪亮的树林那件作品,就发现背景空间非常具有想象性,它让人与空间结合得很密实

  熊宇:我画空间的时候都不是考虑一个具体的空间而是要求空间对画面的气韵是一种烘托

  乃铭:我之所以觉得可以在背景的时空中放松一下,是因为过度细绘环境的内容,会让整张画变得太过于轻浮,窄化了想象性

  熊宇:我觉得自己画上的空间往往是意象化的,这和我想的一些东西比较一致。是个课题哦。

  乃铭:我觉得你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就是吸铁石,那是整个视觉的重点,当这个视觉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基础点时,背景则会成为一种情境书写

  熊宇:有段时间我尝试在画上处理一个单独的人物而让背景完全的空掉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乃铭:作品中的虚实相映对你是个课题,笔触与色彩都是关键

  熊宇:我在闭关的时候都在想这些问题啊。要想明白需要内心非常的安静。前几年我在很多方面做了些探索,可能是这个缘故你觉得有差异点吧

  乃铭:我发现你可以再注意一点,就是画面的视觉距离或者是视觉的水平线问题

  熊宇:我平时的画面大多是以人的水平视角来看画面,而且观者和画面有一个视觉的距离,观众没有容入画面的动作。但是我自己觉得这样可以使观者更能感到一种冷静。我其实一直在画面中设定这样一个视觉的距离

  乃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观点来陈述画面当中的爆破力。因为那是一种惯性。出在早期创作的时候画面的焦点在人的脸,而不是一个面

  熊宇:可能我觉得这样比较符合我自己说的沉静中孕育运动的感觉吧

  熊宇:我觉得自己在距离上还不是一种习惯,因为我在做草稿的时候做过一些视觉张力很强的画面,但和自己的一些想表达的感觉不太一致

  熊宇:视觉距离的变化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动感,而这种动感是一种外张的力

  乃铭:没关系,这都可以琢磨的。因为,我觉得抽离情绪让观众能保有一个冷静的思维,这是好的。但也可以让观众与画里的人眼对眼互看,那会是更强烈的交流

  熊宇:我在做龙头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压制了这种量

  乃铭:但,那件作品的构图确实是好的

  熊宇:技巧是服从于表达的

  乃铭:所以我会想到距离的问题

  熊宇:而表达的根本就是艺术家自己的内心

  乃铭:因为我觉得艺术家除了从作品来传达想法之外,也应该善用画面本身的压迫力、诱导性

  熊宇:你说的很对。

  1. [内容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